幼儿的情绪取决于先天性格的本质,以及后天与人建立的关係。事实上,婴儿出生后便有自己的脾气(称之为「气质」),然后慢慢与最亲密的人,如妈妈、爸爸、保母等建立依附关係──这是日后情绪发展的重要基石。父母若能够明白幼儿情绪的发展,和表达情绪的真正原因何在,则能有效解决幼儿情绪,也不再担心他闹情绪。
幼儿闹情绪时,总让父母感到无可奈何;也许前一秒,他还乖巧地坐在一旁嬉戏,但下一秒就无理取闹,着实令人头痛。情绪看似难以捉摸,但其实当你正确认知情绪,就会发现情绪也只是一种表达方式。只要父母多观察,一定就能了解幼儿闹情绪的背后意义。
情绪其来有自位于脑部中央「边缘系统(limbic system)」中的杏仁核(amygdala),是支配情绪的主要部分。婴儿出生时基本上已经具备基本「情感硬体」,也就是些与情绪有关的生理构造。然而,「情感软体」尚未成熟,因为掌控情绪的杏仁核和脑部其他构造一样,同时受到了先天以及后天因素的影响,所以,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,也会不断透过观察与模仿他人,而刺激自己的脑部发展,脑中的神经突触(synapses)会逐渐增加,神经细胞之间的传导会更有效率,孩子的情绪感受与表达能力得以日益丰富且更加细腻。
了解情绪来由后,父母必须清楚幼儿情绪不全然是受先天影响,后天的外在环境刺激、父母教养方式,也都左右着其情绪功能发展,影响其日后的情感解读及掌控。因此,在婴幼儿时期,父母必须特别注意自己与家人互动的情感表现,以免提供幼儿不当学习经验。
国内外的研究皆显示,婴幼儿时期影响幼儿情绪因素包括:环境、照顾者教养方法、亲子互动关係,以及孩子身心发展状况等。像发展迟缓、过动、自闭的孩子,因先天受制身心发展缘故,通常比较容易出现情绪问题,父母必须更加留意特殊幼儿的情绪状态,并且细心处理,才能有效协助幼儿情绪发展。
掌握改善情绪重点
情绪表达其实是脑功能的一种自然表现,正如同大脑可支配肢体运动一般。幼儿闹情绪并不一定都是大问题,处理方式须仰赖透过观察,确认他闹情绪的原因,然后思考孩子情绪反应是否符合其本身发展程度,再根据可能原因採取有效处理方法,以排解幼儿情绪困扰。要能成功解决幼儿情绪问题,除排除当下情绪反应,更重要的是须找出幼儿闹情绪的问题所在。
一般而言,处理幼儿情绪必须耗费相当大的耐心。当他闹情绪时,照顾者必须一边处理情绪,一边观察并寻找引发情绪爆发的症结点。大致上,年纪较小的婴儿闹情绪,多半是生理需求未被满足,或是身体有病痛,抑或希望获得照顾者更多的爱;但是当孩子愈来愈大,思考能力更加成熟,父母则须仔细推敲闹情绪的前因后果,才能真正有效协助幼儿解决情绪问题。
想要正确了解幼儿情绪问题,并且解决它,可从「行为」、「认知」、及「情绪」等3个环环相扣的面向分析。当孩子语言能力不足以表达他的想法或需要时,往往会选择以行为或情绪和他人沟通,但此种表达方式并不明确,家长常没办法理解孩子真正想要表达的为何,而容易产生沟通障碍。例如一个孩子想睡觉,但他不会讲,只是不断哭闹,家长以为他是故意捣蛋而加以责骂,或者误以为孩子肚子饿想吃东西,泡牛奶给他喝却被生气地推开,于是亲子间的冲突愈演愈烈,更加深彼此的挫折感。
特殊幼儿.完全情绪处理法则
对于大多数幼儿而言,情绪表现是传达自我想法的一种方式,当语言能力愈来愈进步,情绪控制也没有太大问题时,他们会渐渐懂得运用语言进行更有效的意见表达,情绪激动的情形也就随之减少。
不过,父母必须特别留意的是,对于自闭儿、过动儿、发展迟缓儿等特殊状况者而言,因为其生理与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于一般幼儿,自然也会有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。面对特殊幼儿的情绪反应时,父母必须更耐得住性子,也要更细心观察其情绪变化。当父母能够正确了解幼儿本身的性格和情绪反应模式,才能以正面角度看待幼儿情绪。
自闭儿
自闭儿性格本质多半较固执,且以自我为中心,做事喜欢顺着自己的步调进行,如果一件事情的顺序突然被打乱,不论是他自己造成,或是外来因素,情绪皆会大受影响。
改善自闭幼儿情绪的最佳方式是,父母必须先接受孩子的情绪确实比一般幼儿不稳定,应避免过度期待他能够自我控制情绪,并制定符合孩子发展状况的情绪控制标準。此外,合理范围内可顺从幼儿自己的做事规则,若是不得不改变的事情,家长应该「事先」告知幼儿,让孩子先做好面对变动的心理准备,将可减缓幼儿的后续情绪反应。